碳化硅粉的制備工藝
來源:http://www.98ea.com/news1057465.html發布時間:2025/1/15 9:03:00
碳化硅粉是一種重要的高溫材料,廣泛應用于高溫陶瓷、電子元器件、光學玻璃等領域。碳化硅粉的制備工藝有多種,按初始原料的物質狀態大致可分為固相法、液相法和氣相法三種方法。
固相法
碳熱還原法:這是制備碳化硅粉的傳統方法,在Acheson電阻爐中,將純度較高的石英砂(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固定碳含量較高的石油焦的混合物加熱到2500℃左右,使其充分反應,二氧化硅被碳還原制得碳化硅。所得反應產物以α-碳化硅為主,含量一般為96%左右,冶煉產物為綠色和黑色,碳化硅含量愈高顏色愈淺,高純為無色。
機械粉碎法:通過外力作用使粉體顆粒(金屬鹽或金屬氧化物充分混合、研磨、煅燒后的產物)內部缺陷擴展,得到超細粉體。其實質是靠動能來破壞材料的內結合力,使材料分裂產生新的界面。該方法設備和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產率高,但在反應過程中易引入鐵等金屬雜質。
自蔓延高溫合成(SHS)法:又稱燃燒合成法,該方法以外加熱源點燃反應物坯體,然后利用自身的燃燒反應放出的熱量使化學反應過程自發地持續進行,從而合成碳化硅。該方法具有工序少、流程短、成本低等特點,但在反應過程中有可能形成復雜相,容易從一些原料直接轉變為另一種產品。
液相法
溶膠-凝膠法(Sol-gel):將原料(一般為金屬無機鹽或金屬醇鹽)溶于溶劑(水或醇)中形成均勻溶液,使溶質與溶劑發生水解(或醇解)一聚合反應,生成的聚合體納米級粒子形成均勻的溶膠,經過干燥或脫水轉化成凝膠,再經過熱處理得到所需要的超細粉體、纖維或薄膜。溶膠-凝膠法是獲得純度較高、納米級別、均勻的碳化硅微粉的簡單方法之一。
熱分解法:有機聚合物的熱分解是制備碳化硅粉體的技術之一。該方法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加熱先驅體發生分解反應放出小單體,再由碳熱還原反應制得碳化硅粉體;另一類是加熱先驅體放出小單體后生成骨架,形成碳化硅粉體。先驅體的合成是該法制備碳化硅粉體的關鍵。
氣相法
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將大于或等于兩種的氣體注入一個密閉的環境中,然后注入的氣體發生擴散充滿整個空間并發生一定的化學反應,得到一種新的物質。CVD法一般以硅烷和四氯化硅等為硅源,以四氯化碳、甲烷、乙烯、乙炔和丙烷等為碳源,合成碳化硅粉體。雖然采用CVD法利用有機氣源合成可以得到高純的納米級超細碳化硅粉體,但該方法不利于后期的收集,且不適合大批量高純粉體的合成。
激光誘導法(LICVD):通過激光為加熱熱源生成納米碳化硅。其原理是利用反應氣體分子或催化分子對特定波長的激光共振吸收,反應氣體分子受到激光加熱引起反應物發生激光光解、激光熱解、激光光敏化和激光誘導等離子化學反應,在適合工藝參數的條件下獲得超細粒子空間成核和生長,形成納米顆粒。
等離子氣相合成法(PICVD):在電場作用下,氣體電離形成等離子體,利用等離子體放電使反應氣體實現化學氣相沉積。通過該方法可以制備出純度高、粒度分布均勻、粒徑超細(0.08μm~0.5μm)可調的納米級碳化硅粉體。
在制備碳化硅粉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粉塵污染和有害氣體排放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同時,還需要加強設備維護和保養工作,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并且,通過不斷優化制備工藝和生產要點,可以提高碳化硅粉的質量和產量,滿足市場需求并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 碳化硅粉主要具備哪些性能特點2025-07-02
- 碳化硅粉的主要應用場景2025-06-04
- 碳化硅粉主要被應用在哪些領域2025-05-07
- 應用碳化硅粉時要注意哪些問題2025-04-02